诱发性间盘造影-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的金标准
1.病史:没有特异性的病史可以帮助诊断盘源性下腰痛。某些典型的症状,如持续性的下腰痛、腹股沟和/或腿部疼痛,并且这些疼痛可以因为轴性承重而加重,身体考于某处时则改善。患者可能会因为以前纤维环急性撕裂是有过有过急性剧烈疼痛的发作。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部位通常位于北部的靠内侧区。间盘源性疼痛源于L3-4水平时,其放射性疼痛常出现在大腿的前侧;L4-5的则在大腿的外侧,有时达到大腿的背侧;L5-S1的通常出现在大腿的背侧。
2.体格检查:没有特异性的体格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盘源性下腰痛。有人认为从屈曲态到双向行直立的动作产生的间盘症状可以作为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一个指征。对棘突的按压产生的疼痛也被认为是一种指征。还有人认为当音叉压在病变水平棘突纸上而产生放射性疼痛时也可以怀疑为间盘源性下腰痛。经过都是一些假设性的,这些体格检查特点并没有得到证实有效,目前对于间盘源性疼痛的诊断标准是阳性间盘造影,并显示纤维环撕裂达3级。
3.其他检查:CT和MRI对于显示脊椎结构异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些影像技术在判断疼痛的病源时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MRI检查时的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和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已经得到确认。HIZ是纤维环撕裂到达外侧部分的一个指征。HIZ可能是由于炎性介质反应的出现而产生的。目前还有些研究对此持相反的态度。另一方面,有Wolfer 和Derby的研究显示HIZ和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高达80%。也有人显示在正常无症状的患者HIZ也有规律性存在的现象。不论是否存在对HIZ认识上的差异,诱发性间盘造影(provocative discography)是目前对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金标准。尽管MRI可以帮助了解间盘退变的情况,看到HIZ以及间盘高度的改变等,但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比较局限。目前只有诱发性间盘造影才能将MRI所见的阳性征象和临床症状联系起来。这个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反复质疑,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率。
上一篇:慎用MRI检查时HIZ解释间盘源性下腰痛
下一篇:没有文章了
相关文章:
盘源性下腰痛中的椎间盘 HIZ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磁共振影像诊断性阻滞——下腰痛诊断的金标准间盘造影、MRI检查所见及间盘源性下腰痛之间的关系诱发性间盘造影-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