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搜索: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旧版本
沈阳东澳疼痛专科主治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晚期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颈源性头痛、面肌痉挛、下肢缺血性疼痛。主诊专家倪忠阁博士,原中国医大神经外科教授亲诊为您服务,免费咨询电话:400-666-8047。
疼痛介绍 - 详细内容

足底部解剖结构

(一)浅层结构

足底皮肤致密坚厚,移动性差,尤以足跟、足外侧缘和第1跖骨头支持重量的部位更为显著。浅筋膜内致密的纤维束将皮肤与足底深筋膜紧密相连。

(二)深层结构

足底深筋膜分两层:浅层覆于足底肌表面,两侧较薄,中间部增厚称足底腱膜(又称跖腱膜);深层覆于骨间肌的跖侧,又称骨间跖侧筋膜。

1.足底腱膜 呈三角形,含有较多的纵行纤维。后端稍窄,附着于跟结节前缘内侧部,其两侧向深面发出肌间隔,止于第1~5跖骨,在足底形成3个骨筋膜鞘,鞘内分别容纳不同的肌肉(表8-4)、神经和血管。

(1)内侧骨筋膜鞘 容纳〓展肌、〓短屈肌、趾长屈肌腱及血管和神经。

(2)中间骨筋膜鞘 容纳趾短屈肌、足底方肌、〓收肌、趾长屈肌腱、蚓状肌、足底动脉弓及其分支、足底外侧神经及其分支等。

(3)外侧骨筋膜鞘 容纳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及血管和神经。

2.足底的血管和神经 胫后动脉和胫神经穿踝管至足底,分别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和足底内、外侧神经(图8-25、29、30、31)。

(1)足底内、外侧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较细小,在〓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的沟内前行,发支至足趾,营养足底肌内侧群和足底内侧皮肤,末端发出深支与第1~3跖足底动脉吻合。足底外侧动脉较粗,在足底方肌与趾短屈肌之间斜向外行,至趾短屈肌外侧继续前行,在第5跖骨底附近弯向内侧入〓收肌斜头的深面,至第1跖骨间隙附近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成足底弓。由足底弓发出4支跖足底动脉,每一动脉至跖趾关节附近分为两支跖足底固有动脉分布于足趾(图8-32)。

(2)足底内、外侧神经 行程与足底内、外侧动脉相同。足底内侧神经发出肌支支配〓展肌、〓短屈肌、趾短屈肌、第1~2蚓状肌,并分出跖足底神经,然后再分为两支趾足底固有神经,分布于足底内侧半皮肤和内侧3个半趾足底面的皮肤。足底外侧神经发出皮支分布于足底外侧半和外侧1个半趾足底面的皮肤,发出肌支支配足底肌深层,即小趾展肌、足底方肌、〓收肌、第3~4蚓状肌、骨间足底肌和骨间背侧肌及关节。

3.足弓 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可分为内、外侧纵弓及横弓(图8-33)。

(1)内侧纵弓 较高,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楔骨和第1~3跖骨及其连接共同构成,主要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底韧带等结构维持。

(2)外侧纵弓 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及其连接构成。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足底长韧带及跟骰足底韧带等结构维持。

(3)横弓 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基底部及其连接构成,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腱及〓收肌横头等结构维持。

足弓是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时的装置,其弹性能缓冲地面对人身体产生的震荡,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足弓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受损,可引起足弓塌陷,导致扁平足。

〓:MU 大脚趾,足+母


上一篇:图示足底解剖结构

下一篇:没有文章了

相关文章

  •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解剖
  • 足底部解剖结构
  • 跟骨脂肪垫炎
  • 足跟痛之足底腱膜的局部解剖
  • 跖腱膜炎导致足跟痛的一般解剖
  • 疼痛类别
    详细专家介绍
    倪忠阁

    倪忠阁:
    抚顺生人。神经科学博士(法国,2000年);功能神经外科博士后(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北方医院,2001-2002年);曾任...

    Philip M. FINCH

    Philip M. FINCH:
    世界疼痛研究院院士、秘书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麻醉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新西兰疼痛麻醉学院疼痛医学研究院院士;澳大利...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专家介绍 | 特色医疗 | 中心动态 | 其他疗法 | 常问问答 | 就诊须知 |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南乐郊路144号(沈阳市妇婴医院北侧), 联系电话: 024-24083408

    备案序列号:辽ICP备12004146号-2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